從合作到創新,領航產學轉型與新創培育
因應全球環境快速變化,本校積極推動產學合作轉型,自2020年設立「成大產學創新總中心」,長期深耕產學領域。2024年產學合作金額達71.61億元,創下校史新高;技術移轉簽約金達3.03億元,連續16年突破億元大關,展現強大創新能量。也因為此卓越表現,本校於2025年6月獲中國工程師學會頒發「產學合作績優單位」獎項,繼2020年與2023年後三度獲此殊榮,領先全國同類機構。
第25屆旺宏金矽獎AI、智慧醫療、機器人作品拚創意 成大2項應用作品獲獎
國立成功大學研發應用實力榮獲「第 25 屆旺宏金矽獎」2 項肯定。電機工程研究所團隊以「結合邊緣運算與大型語言模型之跌倒預警與照護指引系統」跨領域作品,勇奪應用組評審團銀獎。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團隊「脈力管家:利用 AI 增強技術建置居家智慧周邊循環監測系統」作品,獲得應用組優勝獎。
成大近30隊亮相亞洲生技展 聚焦AI、快篩與臨床場域應用
2025亞洲生技大展24日起於南港展覽館1館登場登場,成功大學率領大南方科研產業化平台學校及其衍生新創、成大醫療聯盟醫學中心等醫院以及優質企業夥伴,近30個團隊聯合展出,搭載22場次Pitch活動,整合中南部頂尖研發生醫能量,提供整合型臨床場域合作機會,邀請國內外合作夥伴共創生醫新局。
《遠見》2025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出爐 成大榮獲「綜合績效總榜」典範大學殊榮
《遠見》雜誌日前公布第十屆「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國立成功大學以穩健卓越的整體表現榮獲綜合績效總榜第二名,並獲頒「典範大學」殊榮,展現其在教學、研究、社會責任與國際連結等多面向的領先地位。前五名依序為: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及中國醫藥大學。
成大攜手南部大學培育淨零綠領人才 匯集政府部會及產學專業師資授課
因應 2050 年淨零排放國家目標,國立成功大學執行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計畫 23 日開課,匯集來自政府部門、學界與業界的專業師資授課,包括成大產學創新總中心特聘講座張子敬......
成大深耕產學備受肯定 囊括中國工程師學會「產學合作績優單位」
中國工程師學會暨各專門工程學會6日共同舉辦慶祝年會,會中頒發各類獎項,成功大學產學創新總中心再度拿下「產學合作績優單位」,也是產學創新總中心2021年獲獎後,連續三次囊括本項殊榮。
鳳凰新創平台 2025 年度會議圓滿成功 共同發起人、導師與團隊齊聚交流歡慶年度成果
國立成功大學支持致力打造專屬成大人的永續共創平台「鳳凰新創平台」, 6 日假台北華山 AAMA 共學共創基地舉辦年度會議。本次盛會匯聚鳳凰新創平台共同發起人、導師與新創團隊代表齊聚一堂,共同學習自平台啟動以來的經驗和成果,並以行動推動成大創新資源的鏈結與落地。
緯穎科技精準招募 AI 人才 鎖定成大學生
緯穎專注於雲端運算軟硬體技術,積極招募對伺服器與 AI 有興趣的新世代創新人才!科技大廠緯穎科技積極招募 AI 人才鎖定成大學生,15 日攜手成大產學創新總中心舉辦徵才說明會,鎖定電機、資訊、機械與理工相關系所的學生,吸引近百名學生與會,現場邀請成大校友回校分享職涯經驗,透過近距離與學弟妹互動,讓即將進入職場的新鮮人掌握產業趨勢、提前規劃職涯,貼近企業並瞭解產業需求及個人所學之應用。
「UAiTED 盟校」來訪成大 聚焦產學、智財與新創交流
溫世仁文教基金會「全球產學未來人才培養策略聯盟(UAiTED)」盟校中央大學、清華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與馬來西亞國內 4 所大學,共 8 所大學負責產學營運、智財管理等業務單位,16 日來訪成功大學,交流產學合作、智財專利與創新等議題。
【2025 SMART+ 智慧製造展】成大展出多項 AI 應用技術 強化智慧工廠資安與數位轉型
「2025 SMART+ 智慧製造展」是台灣上半年重要的智慧製造盛會,國立成功大學攜手校內研發技術團隊參展,聚焦數位轉型與系統整合、AI 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整合智慧工廠與企業戰情室等領域,展示成大於 AI 人工智慧與資安的技術量能與研發成果。
成大匯集七大平台、法人 交流學研新創團隊輔導經驗
國立成功大學18日邀集科研產業化平台主導學校與及法人單位齊聚成大進行學研新創團隊輔導交流,由成大蔡明祺講座教授及游濟華教授分享投入產學合作的寶貴經驗,期盼藉由過來人的現身說法,拋磚引玉吸引更多研發成果落地產業。
鳳凰新創平台03.13「新創起步全攻略」南部交流會成功舉辦 產學創新總中心攜手校友構築成大永續共創平台
由 鳳凰新創平台 與 成功大學產學創新總中心新創加速中心 共同舉辦的鳳凰新創平台南部交流會 「新創起步全攻略:從零到一的成功關鍵」於3月13日順利舉行,活動吸引近80名參與者,包括成大師生、新創團隊、校友創業家與鳳凰新創平台導師一同交流經驗、激盪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