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亮點 培育後起新秀
本校率領大南方科研產業化平台學校及其衍生新創、成大醫療聯盟醫學中心醫院及優質企業夥伴等近30個團隊,在今年亞洲生技大展聯合展出,成大醫療聯盟積極推動企業臨床試驗合作,於現場成功促成成大醫院細胞治療臨床試驗之產學合作,規模達數百萬元。此項合作不僅是研究之起點與敲門磚,未來隨著實驗成果逐步展現,將進一步啟動更大型的研究計畫。
2025 南科產學協會會員大會 產官學研同堂聚焦 AI 領域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南部科學園區產學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第十二屆會員大會及大南方 AI 研發亮點成果暨技術人才交流會、AI 亮點成果技術論壇,今(25)日在國立成功大學勝利校區旺宏館舉辦,大南方周邊大專院校、企業與法人齊聚一堂,於協會建構的大南方產學訓合作推動平台進行交流。現場展示會員學校以 AI 為核心技術的研發成果,並同步舉辦跨校技術媒合會、專題演講及產業論壇等,展現成大做為領導學校匯聚各方資源的強大量能。
成大攜手台安集團 加速新創產品驗證、銷售與海外布局
國立成功大學攜手台安集團共同打造南台灣完善精準健康與運動科技生態系,雙方於 15 日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未來將就新創產品驗證、銷售、市場推廣及海外布局等多元面向進行密切合作。
捷克訪團來訪成功大學 聚焦半導體研究與產學合作經驗
捷克科學研究與創新部次長哈利科娃(Ms. Jana Havlíková)於 9 月 12 日率領捷克投資局、捷克多所大學及企業代表等來訪國立成功大學,拜會成大智慧半導體及永續製造學院、產學創新總中心及核心設施中心。成大李永春副校長率領校內多位主管歡迎捷克訪團,雙方就半導體研究領域與產學合作經驗展開交流。
從合作到創新,領航產學轉型與新創培育
因應全球環境快速變化,本校積極推動產學合作轉型,自2020年設立「成大產學創新總中心」,長期深耕產學領域。2024年產學合作金額達71.61億元,創下校史新高;技術移轉簽約金達3.03億元,連續16年突破億元大關,展現強大創新能量。也因為此卓越表現,本校於2025年6月獲中國工程師學會頒發「產學合作績優單位」獎項,繼2020年與2023年後三度獲此殊榮,領先全國同類機構。
第25屆旺宏金矽獎AI、智慧醫療、機器人作品拚創意 成大2項應用作品獲獎
國立成功大學研發應用實力榮獲「第 25 屆旺宏金矽獎」2 項肯定。電機工程研究所團隊以「結合邊緣運算與大型語言模型之跌倒預警與照護指引系統」跨領域作品,勇奪應用組評審團銀獎。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團隊「脈力管家:利用 AI 增強技術建置居家智慧周邊循環監測系統」作品,獲得應用組優勝獎。
成大近30隊亮相亞洲生技展 聚焦AI、快篩與臨床場域應用
2025亞洲生技大展24日起於南港展覽館1館登場登場,成功大學率領大南方科研產業化平台學校及其衍生新創、成大醫療聯盟醫學中心等醫院以及優質企業夥伴,近30個團隊聯合展出,搭載22場次Pitch活動,整合中南部頂尖研發生醫能量,提供整合型臨床場域合作機會,邀請國內外合作夥伴共創生醫新局。
《遠見》2025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出爐 成大榮獲「綜合績效總榜」典範大學殊榮
《遠見》雜誌日前公布第十屆「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國立成功大學以穩健卓越的整體表現榮獲綜合績效總榜第二名,並獲頒「典範大學」殊榮,展現其在教學、研究、社會責任與國際連結等多面向的領先地位。前五名依序為: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及中國醫藥大學。
成大攜手南部大學培育淨零綠領人才 匯集政府部會及產學專業師資授課
因應 2050 年淨零排放國家目標,國立成功大學執行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計畫 23 日開課,匯集來自政府部門、學界與業界的專業師資授課,包括成大產學創新總中心特聘講座張子敬......
成大深耕產學備受肯定 囊括中國工程師學會「產學合作績優單位」
中國工程師學會暨各專門工程學會6日共同舉辦慶祝年會,會中頒發各類獎項,成功大學產學創新總中心再度拿下「產學合作績優單位」,也是產學創新總中心2021年獲獎後,連續三次囊括本項殊榮。
鳳凰新創平台 2025 年度會議圓滿成功 共同發起人、導師與團隊齊聚交流歡慶年度成果
國立成功大學支持致力打造專屬成大人的永續共創平台「鳳凰新創平台」, 6 日假台北華山 AAMA 共學共創基地舉辦年度會議。本次盛會匯聚鳳凰新創平台共同發起人、導師與新創團隊代表齊聚一堂,共同學習自平台啟動以來的經驗和成果,並以行動推動成大創新資源的鏈結與落地。
緯穎科技精準招募 AI 人才 鎖定成大學生
緯穎專注於雲端運算軟硬體技術,積極招募對伺服器與 AI 有興趣的新世代創新人才!科技大廠緯穎科技積極招募 AI 人才鎖定成大學生,15 日攜手成大產學創新總中心舉辦徵才說明會,鎖定電機、資訊、機械與理工相關系所的學生,吸引近百名學生與會,現場邀請成大校友回校分享職涯經驗,透過近距離與學弟妹互動,讓即將進入職場的新鮮人掌握產業趨勢、提前規劃職涯,貼近企業並瞭解產業需求及個人所學之應用。